第333章 人民海军的第一次_左舷
笔趣阁 > 左舷 > 第333章 人民海军的第一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3章 人民海军的第一次

  李海也没有继续鼓劲,其实他心里面的压力也非常大。

  但是,还没打就失去了信心,那不是李海的风格。在水面舰艇部队工作的时候,不照样凭借一条老式护卫舰把强敌的航母打击群按在海里泡水吗!

  “啥都看不到了,回去吧。”李海说着,转身下楼回宿舍。

  二人心情复杂地回到宿舍,各自洗漱就寝。

  次日,项目团队那边发来通知,弹射系统已经完成检测保养,试验训练组随时可以展开训练。

  朱炜立即向空管部门报备训练计划,战区空管把基地本场直径一百公里的空域划给了试验训练组使用,而第131战术攻击中队则使用这个范围之外的空域。具体安排以及指挥,由本场塔台负责。

  早上九点,第131战术攻击中队所属十二架战机以大象漫步的姿态在跑道上列队完毕,随即以双机编队的方式连续起飞,场面浩大。

  这要是让邻国的预警雷达看到,肯定会紧张起来。

  接着就是属于试验训练组的时间。

  各种保障分队以及项目团队的技术人员已经就位,独立于跑道的弹射起飞训练区忙碌起来。

  试验训练组四名飞行员全部上阵,四架歼-15B在扰流板后纵队排列,李海在第三位。

  各个部门纷纷向塔台报告准备情况,塔台上的指挥组很谨慎,因为不但张雪阳来了,张首长也过来了,一大早天还没来亮的时候就到了。和张首长一起过来的,还有好几位穿便装的领导,当然少不了马院士和电磁弹射系统的总工程师方觉民院士。

  人民海军第一次弹射起飞即将发生,相关人员安静地见证历史。

  朱炜在调度员的引导下缓缓把战机开到了起飞位置,穿不同颜色马甲的地勤人员开始围绕战机忙碌起来。指挥朱炜调整好战机,主起落架前面的阻挡板升起,随即把前起落架上的挂钩挂到了弹射器的钩子上,后方的扰流板升起。

  几分钟后,地面指挥向塔台报告,“弹射起飞前准备就绪,请塔台下令。”

  “塔台收到。”张雪阳临时充当了塔台指挥员,手里捏着送话器,凝神看着不远处的模拟甲板。

  朱炜再一次检查了战机的各个系统,向塔台报告道,“洞幺准备好起飞。”

  他没有丝毫的紧张,这么多年的飞行生涯,早就练就了坚韧的神经。想当年,他是专门开歼-8RF侦察机的,低空穿梭城市、超低空山区飞行等,那是家常便饭。

  这一次他无比的小心谨慎,因为塔台上有一位首长正在看着,他要用一次漂亮的起飞给人民海军的第一次交一份满分答卷,也是一份送给那位首长的退役礼物!

  “可以弹射起飞。”张雪阳没有犹豫,干脆利落地下令。

  战机周遭的人员已经全部清空,主起落架前的阻挡板放下,随着两名蹲在战机一侧的放飞员再三确认,最后同时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,向机头方向一指。

  弹射控制室是全埋式的,甲板上微微凸起几十公分的便是,那里的窗户能够看到起飞位置的所有场景,弹射器控制员目视检查了挂钩等位置后,按下了电磁弹射器的启动按钮。

  581号歼-15B猛地向前窜,像是被一根拉到极限的弹簧拽着,被直直地拖了出去,速度瞬间飞快。

  朱炜看到标线后,立即拉起机头爬升,歼-15B顺利升空,整个滑跑距离不到一百米。

  塔台里响起了了掌声,各位大佬纷纷彼此祝贺,大家的焦点放在了马院士和方觉民身上。方觉民摘下眼镜擦拭掉了溢出来的眼泪,频频点头感谢大家。

  没有马院士的舰用综合电力系统,就没有电磁弹射系统的根本基础。电磁弹射系统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,世界上有多种方案,不过有一点是存在共识的――电力源泉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核动力。

  而马院士能够做到在使用常规动力的情况下,为舰艇提供不逊色于核动力的充沛电力,技术领先于美国。

  张首长紧握着马院士和方觉民的手,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,“我死都瞑目了,老马,老方,我谢谢你们!”

  短短一句话令人心酸。

  空军的同僚们不了解,难以感受这位海军首长的心境。

  而张雪阳、马院士、方觉民这些从事航母作战系统建设工作的负责人们,是真正的感同身受的。

  从2008年到现在,整整十四个年头,张首长自从担任了舰载机训练总指挥后,没有哪一天睡过一个好觉。

  再有两个月,他就要退役了。

  今天,随着朱炜驾驶581号歼-15B舰载战斗机采取电磁弹射起飞的方式升空,为张首长过去十四年的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6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6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